【製法用量】 當歸 生地黃 熟地黃 黃芩 黃連 黃柏 黃耆 上為粗末。每服15克(五錢),用水300毫升(二盞),煎至150毫升(一盞),食前服,小兒減半服之。 【功效】 滋陰清熱,固表止汗。 【主治】 盜汗,發熱面赤,口乾唇燥,心煩尿赤,大便乾結,舌紅脈數;亦治自汗。 【方義】 本方適用於陰虛火旺,發熱盜汗之證。方中熟地、生地、當歸滋陰養血、育陰制火;黃芩、黃連、黃柏,清熱瀉火除煩;汗多傷衛,腠理不固,故倍用黃耆,益氣實衛固表,合當歸、熟地以益氣養血、氣血充則腠理密而汗不易泄,合三黃以扶正泄火,火不內擾,則陰液內守而汗可止。 【辨證要點】 - 陰虛發熱盜汗。
- 面赤心煩。
- 口乾舌燥。
- 便難尿赤。
- 舌紅脈數。
【加減】 - 白帶色黃:加車前子、茯苓、淮山。
- 骨蒸潮熱:加知母、龜板、鱉甲。
- 血虛:加白芍、丹參。
- 汗多:加龍骨、牡蠣、五味子。
【現代應用】 本方退熱,調節汗腺功能。用於結核病、骨髓炎、白血病、宮頸炎、帶下、盜汗、病後陰虛盜汗。
頁首
回前頁
|